您当前的位置:中国健康创客网新闻正文

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教你应该怎样预防及治疗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2018-04-08 18:29:02 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冯宝宝浏览次数:2082  

  丙型肝炎是一种通过血液进行传播的疾病,它对我们健康危害很大,有一些人患上丙肝甚至会发展成肝硬化甚至癌症。那么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是什么呢,今天就一起和三九养生堂小编来学习一下吧。

  HCV传播的预防

  (一)丙型肝炎疫苗预防

 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丙型肝炎。

  (二)严格筛选献血员

  严格执行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》,推行无偿献血。通过检测血清抗-HCV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(ALT)严格筛选献血员。应发展HCV抗原的检测方法,提高对窗口期感染者的检出率。

  (三)经皮和黏膜途径传播的预防

  推行安全注射。对牙科器械、内镜等医疗器具应严格消毒。医务人员接触患者血液及体液时应戴手套。对静脉吸毒者进行心理咨询和安全教育,劝其戒毒。不共用剃须刀及牙具等,理发用具、穿刺和文身等用具应严格消毒。

  (四)性传播的预防

  对有性乱史者应定期检查,加强管理。建议HCV感染者在性交时使用安全套。对青少年应进行正确的性教育。

  (五)母婴传播的预防

  对HCV RNA阳性的孕妇,应避免羊膜腔穿刺,尽量缩短分娩时间,保证胎盘的完整性,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。

  一般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

  1.急性丙型肝炎:IFNα治疗能显著降低急性丙型肝炎的慢性化率,因此,如检测到HCV RNA阳性,即应开始抗病毒治疗。目前对急性丙型肝炎治疗尚无统一方案,建议给予普通IFNα3 MU,隔日1次肌内或皮下注射,疗程为24周,应同时服用利巴韦林800~1000 mg/d。

  2.慢性丙型肝炎:

  (1) ALT或AST持续或反复升高,或肝组织学有明显炎症坏死(G≥2)或中度以上纤维化(S≥2)者,易进展为肝硬化,应给予积极治疗。

  (2) ALT持续正常者大多数肝脏病变较轻,应根据肝活检病理学结果决定是否治疗。对已有明显纤维化(S2、S3)者,无论炎症坏死程度如何,均应给予抗病毒治疗;对轻微炎症坏死且无明显纤维化(S0、S1)者,可暂不治疗,但每隔3~6个月应检测肝功能。

  (3) ALT水平并不是预测患者对IFNα应答的重要指标。既往曾报道,用普通IFNα治疗ALT正常的丙型肝炎患者无明显效果,因而不主张应用IFNα治疗。

  特殊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

  1.儿童和老年人:有关儿童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经验尚不充分。初步临床研究结果显示,IFNα(单一治疗的SVR率似高于成人,对药物的耐受性也较好。65岁或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原则上也应进行抗病毒治疗,但一般对治疗的耐受性较差。因此,应根据患者的年龄、对药物的耐受性、并发症(如高血压、冠心病等)及患者的意愿等因素全面衡量,以决定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。

  2.酗酒及吸毒者:慢性酒精中毒及吸毒可能促进HCV复制,加剧肝损害,从而加速发展为肝硬化甚至HCC的进程。由于酗酒及吸毒患者对于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、耐受性和SVR率均较低,因此,治疗丙型肝炎必须同时戒酒及戒毒。

  3.合并HBV或HIV感染者:合并HBV感染会加速慢性丙型肝炎向肝硬化或HCC的进展。对于HCV RNA阳性/HBV DNA阴性者,先给予抗HCV治疗;对于两种病毒均呈活动性复制者,建议首先以IFNα加利巴韦林清除HCV,对于治疗后HBV DNA仍持续阳性者可再给予抗HBV治疗。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尚需进行深入研究,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。

  什么是丙型肝炎抗体测定呢?很多人对这个概念不是很清楚。丙肝抗体测定有助于我们诊断丙肝,那么,丙型肝炎抗体测定究竟是怎样的?下面就让三九养生堂小编给大家好好讲讲吧。

  丙型肝炎抗体测定的意义

  肝病专家认为,丙型肝炎抗体测定是判断急、慢性丙型肝炎的关键指标。丙型肝炎是因为丙型肝炎病毒(HCV)所导致的。且丙肝能造成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及纤维化,部分患者会发展为肝硬化,最后是肝细胞癌(HCC),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,因此丙型肝炎抗体测定很关键。

  丙型肝炎抗体测定方法和结果分析

  丙肝炎抗体测定的主要方法是对丙肝IgG和IgM抗体的检测和HCV RNA、PCR检测。通常的检查结果如下所述:

  1、IgM抗体阳性:HCV感染急性期患者血清中的IgM抗体,IgM抗体阳性都是急性丙型肝炎的关键诊断指标,IgM抗体阳性时间能够在六个月以上。

  2、IgG抗体阳性:慢性期大部分是IgG抗体。IgG抗体阳性表明体内存在HCV感染,是慢性丙型肝炎的关键标志。特别常见在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而造成的丙型肝炎患者当中。在乙型肝炎患者当中,尤其是长期使用血制品的人,能合并HCV感染,转变为慢性肝炎或早期肝硬化。

  丙型肝炎抗体属于非保护性抗体,它的阳性具备传染性。可是,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,不是说就不会再得丙型肝炎,只是说明病人以前感染过或正在感染丙型。

  三种丙肝的治疗方法

  1、急性丙肝的治疗

  适当的休息、合理的营养和饮食及保肝药的合理使用,是所有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共同疗法。至于急性丙肝要不要及早使用抗病毒的干扰素治疗,目前专家们仍持不同意见。有的主张应早期应用干扰素消除丙肝病毒,防止其转为慢性肝炎;也有人认为丙肝也有自愈倾向,干扰素不仅价格昂贵,部分病人还会产生副作用,再说也未必能完全防止慢性化,故急性期不主张应用。

  因此对于急性丙肝患者来说,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比较理想的方法,急性丙肝患者常伴有转氨酶持续升高等肝功能异常的情况,故可采用西药快速降酶、中药复方茵黄颗粒进行舒肝利胆退黄、改善症状,抗病毒可选用中成药丙肝康颗粒。

  2、 慢性丙肝的治疗

  (1)抗病毒治疗

  目前西医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是干扰素,干扰素见效较快,但容易造成病毒变异,而且副作用比较大,一旦出现贯寒、发热、类感冒反应及眩晕、脱发,甚至末梢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副作用,应立即停药。针对西药干扰素副作用大的问题,可以考虑中医中药治疗,如中国中医科学院研制的丙肝康颗粒,是国内首个抗丙肝病毒的中药制剂,临床上可以替代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,副作用小,效果稳定,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,不易反复。

  (2)改善肝功能治疗

  慢性丙肝患者可能会伴有肝功能异常。

  3、 重型肝炎治疗

  丙肝病毒(HCV)若与其他类型的肝炎病毒、特别是乙肝病毒(HBV)混合感染,极容易引起重症肝炎。

  丙肝的临床症状有哪些

  丙肝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,通常是由于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,通常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和传染性,因此及早进行丙肝的治疗是十分必要的,了解丙肝的临床症状对于丙肝的及早发现有帮助,那么患有丙肝会出现哪些临床症状?

  丙型肝炎病毒 它有哪些特征

  生物学特性

  形态培养

  HCV病毒体呈球形,直径小于80nm(在肝细胞中为36~40nm,在血液中为36-62nm ),为单股正链RNA病毒,在核衣壳外包绕含脂质的囊膜,囊膜上有刺突。HCV仅有Huh7, Huh7.5, Huh7.5.1三种体外细胞培养系统,黑猩猩可感染HCV,但症状较轻。

  基因结构

  HCV-RNA大约有9500-10000bp组成,5′和3′非编码区(NCR)分别有319-341bp,和27-55bp,含有几个顺向和反向重复序列,可能与基因复制有关。在5′非编码区下游紧接一开放的阅读框(ORF),其中基因组排列顺序为5'-C-E1-E2-p7-NS2-NS3-NS4-NS5-3',能编码一长度大约为3014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前体,后者可经宿主细胞和病毒自身蛋白酶作用后,裂解成10种病毒蛋白,包括三种结构蛋白,即分子量19KD的核衣壳蛋白(或称核心蛋白,Core)和两种糖蛋白(分子量为33KD的E1蛋白,分子量72Kd的E2蛋白),p7编码一种膜内在蛋白,其功能可能是一种离子通道。

  非结构蛋白部分则包括NS2,NS3, NS4A,NS5A和NS5B,非结构蛋白对比病毒的生活周期非常重要。NS2和NS3具有蛋白酶活性,参与病毒多聚蛋白前体的切割。此外,NS3蛋白还具有螺旋酶活性,参与解旋HCV-RNA分子,以协助RNA复制,NS4的功能尚不清楚。NS5A是一种磷酸蛋白,可以与多种宿主细胞蛋白相互作用,对于病毒的复制起重要作用。而NS5B则具有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活性,参与HCV基因组复制。

  变异性

  HCV具有显著异源性和高度可变性,对已知全部基因组序列的HCV株进行分析比较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存在较大差异。并表现HCV基因组各部位的变异程度不相一致,如5′-CR最保守,同源性在92-100%,而3′NCR区变异程度较高,在HCV的编码基因中,C区最保守、非结构(NS)区次之,编码囊膜蛋白E2/NS1可变性最高称为高可变区。

  致病性与免疫性

  丙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为急性临床型和无症状的亚临床病人,慢性病人和病毒携带者。一般病人发病前12天,其血液即有感染性,并可带毒12年以上。HCV主要血源传播,国外30-90%输血后肝炎为丙型肝炎,我国输血后肝炎中丙型肝炎占1/3。此外还可通过其他方式如母婴垂直传播,家庭日常接触和性传播等。

  输入含HCV或HCV-RNA的血浆或血液制品,一般经6-7周潜伏期例急性发病,临床表现全身无力,胃纳差,肝区不适,1/3病人有黄疸,ALT升高,抗HCV抗体阳性。临床丙型肝炎病人50%可发展为慢性肝炎,甚至部分病人会导致肝硬及肝细胞癌。其余约半数病人为自限性,可自动康复。

  丙型肝炎发病机理仍未十分清楚,当HCV在肝细胞内复制引起肝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或干扰肝细胞蛋白合成,可造成肝细胞变性坏死,表明HCV直接损害肝脏,导致发病起一定作用。但多数学者认为细胞免疫病理反应可能起重要作用,发现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一样,其组织浸润细胞以CD3+为主,细胞毒T细胞(TC)特异攻击HCV感染的靶细胞,可引起肝细胞损伤。

  临床观察资料表明,人感染HCV后所产生的保护性免疫力很差,能再感染不同 ,甚至部分病人会导致肝硬化及肝细胞癌。其余约半数病人为自限性,可自动康复。

  结语:大家在看完之后应该对丙型肝炎病毒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,知道了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,了解了丙型肝炎病毒的预防措施。因此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要有好的习惯,这样才能不被疾病所侵蚀。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