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草性平,味甘,归十二经。有解毒、祛痰、止痛、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。在中医上,甘草补脾益气,止咳润肺,缓急解毒,调和百药。临床应用分“生用”与“蜜炙”之别。生用主治咽喉肿痛,痛疽疮疡,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、食物中毒等。
【禁忌】如果你有高血压,请远离甘草。冰岛科学家发表在内分泌学会上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,每天食用小量甘草会引起血压增高。
药用价值
【性味】:(根)甘,平,无毒。
①《本经》:味甘,平。
②《别录》:无毒。
③《本草衍义》:微凉。
④《珍珠囊》:生甘,平;炙甘,温。
【归经】:入脾、胃、肺经。
①《汤液本草》:入足厥阴、太阴、少阴经。
②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入心、脾二经。
③《本草通玄》:入脾、胃。
④《本草经解》:入手太阴肺经、足太阴脾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:益气补中;缓急止痛;润肺止咳;泻火解毒;调和诸药。主倦怠食少;肌瘦面黄;心悸气短;腹痛便溏;四肢挛急疼痛;脏躁;咳嗽气喘;咽喉肿痛;痈疮肿痛;小儿胎毒;及药物、食物中毒。用于脾胃虚弱,倦怠乏力,心悸气短,咳嗽痰多,脘腹、四肢挛急疼痛,痈肿疮毒,缓解药物毒性、烈性。
①《本经》: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,坚筋骨,长肌肉,倍力,金疮肿,解毒。
②《别录》:温中下气,烦满短气,伤脏咳嗽,止渴,通经脉,利血气,解百药毒。
③《药性论》:主腹中冷痛,治惊痫,除腹胀满;补益五脏;制诸药毒;养肾气内伤,令人阴(不)痿;主妇人血沥腰痛;虚而多热;加而用之。
④《日华子本草》:安魂定魄。补五劳七伤,一切虚损、惊悸、烦闷、健忘。通九窍,利百脉,益精养气,壮筋骨,解冷热。
⑤《珍珠囊》:补血,养胃。
⑥《汤液本草》:治肺痿之脓血,而作吐剂;消五发之疮疽,与黄耆同功。
⑦《纲目》:解小儿胎毒、惊痼,降火止痛。
⑧《中国药植图鉴》: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。
【使用注意】:实证中满腹胀忌服。不宜与甘遂、大戟、芫花、海藻同用。
①《药品化义》:味厚而太甜,补药中不宜多用,恐恋膈不思食也。
②《本草正》:中满者勿加,恐其作胀,速下者勿入,恐其缓功。
③《本草经集注):术,干漆、苦参为之使。恶远志。反大戟、芫花、甘遂、海藻四物。
④《医学入门》:痢疾初作,不可用。